说到《庆余年》里面的皇子们,那是一个比一个狡猾。太子表面上看上去性格软弱,做什么事情都没有主心骨,实际上心思深沉,还和自己的姑姑有一腿,让长公主这个强大助力一直默默地站在背后支持自己。
二皇子在小说里面其实是一个热爱文学又很好学的人,这一点从他母亲对书本的痴迷中也可以看出来。二皇子的野心其实是隐藏在心里的,毕竟算起来他还是太子的兄长,既然太子之位没有落到他的头上,就说明其实从血统上说,他是没有任何优势的。
但是在电视剧里面,二皇子凭借一头飘逸的刘海火出了圈,酷似羊驼的傲娇表情,让观众们对二皇子这个角色总是生不起太大的反感情绪。但是认真分析起来,二皇子其实既可悲,又可叹。
可悲之处在于,在庆帝的心里面,二皇子其实和大皇子一样,根本就没有登基的机会。庆帝放任二皇子和太子之间相争,只是把他当作太子的''磨刀石''。这一来是出于制衡的考虑,不能让太子一家独大,威胁到自己的地位;二来也是希望太子能在这样的斗争之中,学会怎样才能守住自己的位置,当好未来的一国之主。
是庆帝偏心太子么?其实也不尽然,庆帝这个人是极其自私的。他所想所做的事情,都是以巩固自己的地位,稳固自己的皇权为基础。当这个前提受到威胁之时,他什么人都可以舍弃,不管是自己的儿子,还是当年范闲的母亲,他所谓的,深爱之人。
如果单论帝王之才,二皇子比太子更有资格登上帝位。权谋和城府方面,他可以说是遗传到了庆帝的优良基因。可惜的是,还是太过年轻,谋划之时终归有些急躁,过早地把范闲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,以至于在谋权失败之时,没有任何退路。
另外一点是,二皇子和太子对于庆帝的实力都严重预估失误。庆帝隐藏得多深,可能只有陈萍萍这种和他一路走来的人心里才有一些模糊的概念。而二皇子在没摸清庆帝全部底牌的情况下就贸然造反,本身就是在拿自己的性命做赌注。在庆帝和范闲关系还很好的时候,二皇子对于范闲的过度打压就惹来了皇帝的猜忌和不快。一个下棋的人,是不能容忍棋子不按自己安排的路线行进的。所以在小说看到后半部分的时候,就隐隐约约有种感觉,二皇子怕是会凉得很快。
兵败之时,二皇子自尽而亡,但是赢家也不是太子,他们可以说是率先登场,也死得最快的。赢家是拜范闲为师的三皇子,就是一个不争不抢最后躺赢的小屁孩。所以皇位争夺这件事,真不是前期跑得快就行,前期跑得快很可能死得也越快。就像李世民的几个儿子,老三老四争夺了几十年,临了还是老九登基。又或者像琅琊榜里面的靖王,后发制人。